Read Something:《HOLLYWOOD COSTUME》德博拉.納多爾曼.蘭迪斯 編輯

七月才過一半,卻總有一股難以言喻的焦躁與憂鬱,似乎因為相隔多年,終於穩穩地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發現咱們的島小歸小,問題還真是一籮筐,而且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沒有,但偏偏總愛做半套,表面上看起來過得去,以後有問題再COVER就好。

再不然就是吃著嘴裡的牛排,想著別人碗裡的烤雞,可當那個「別人」想用烤雞交換一塊牛排時,又擔心對方咬太大口,把自己的牛排都吃光該怎麼辦?

又或者只想用低廉的價格吃神戶牛排,完全不考慮低價背後的代價,於是能好的東西越來越少,消費得起好東西的人也越來越少。

我們有沒有可能好好地、認真地將一件事情研究透徹,而不只是做半套?
我們有沒有可能不要只想著資源獨佔,而是思考互助共享?
我們有沒有可能要深度地尊重與快樂,而不是為了麻痺自己的小確幸?


好了,話題回到今天的Read Something,《HOLLYWOOD COSTUME》。


《HOLLYWOOD COSTUME》是英國V&A博物館於2012年舉辦的同名展覽刊物,策展人兼本書編輯德博拉.納多爾曼.蘭迪斯(Deborah Nadoolman Landis)本職是一位戲服設計師,曾參與過《Animal House》、《The Blue Brothers》等電影戲服設計工作,不但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戲服設計提名,還著有多本戲服設計相關著作。

為了策畫這場展覽,德博拉花費五年時光研究好萊塢戲服,並邀集六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家與檔案機構展出上百件戲服—其中還包含三十套經典造型,這場展覽據說吸引超過二十六萬五千人入場參觀,是V&A近年來除了Alexander McQueen回顧展之外,入場人次最多的展覽。

作為博物館的年度大展,《HOLLYWOOD COSTUME》相比上週介紹的《Ballgowns:British Glamour Since 1950》規模自然大上好幾倍,而展覽刊物內容亦是如此。

刊物的內容大致根據時間軸,從1920年代開始、直到展覽舉辦的2012年,劃分為幾大章節,從戲服的藝術價值、服裝與角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收藏家與收藏動機、到以及未來趨勢,無所不談,每個章節再收錄數篇研究論文,甚至還包含強尼戴普與梅莉史翠普兩位戲精的專訪、以及動畫電影如:《阿凡達》、《北極特快車》等角色造型設計討論。

奧黛麗赫本於《窈窕淑女》片場。
強尼戴普與他曾飾演的千奇百怪角色們。
《阿凡達》角色設計。

除此之外,還有搭配文章內容的戲服圖片與設計草稿,並且介紹了好萊塢戲服設計師工作過程、工作室介紹、片場工作過程等,在在說明,戲服設計師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團隊;戲服設計不是看著明星畫圖就好,而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以及精力的工作。

所有的文章中,特別喜歡由英國時尚史學者Aileen Ribeiro撰寫的《Moving Pictures, Silent Movie:and the Art of William Hogarth》

這篇文章從藝術作品對戲服設計的影響切入,但觀點非常有趣,並不是單純究考據的角度—例如:拿瑪麗.安東尼的肖像做一套一模一樣的戲服—或以藝術家畫作拍攝藝術家傳記,而是討論藝術畫作的色調、情境、細節對電影美術與戲服設計帶來的靈感啟發。

1938年由Norma Shearer飾演的瑪麗.安東尼。
2006年由克莉絲汀鄧肯主演的《凡爾賽拜金女》
同樣為瑪麗.安東尼傳記電影,
風格與扮相卻大不相同。

恰巧,昨天晚上讀到《山河小歲月》的作者李舒老師,針對盜墓筆記前傳電影《老九門》中的虞姬扮相撰寫的文章,將虞姬的角色、戲服的細節意義、梅蘭芳的改革、張國榮的演繹……都細數了一遍,只能說,乍看之下不重要的枝微末節,差一點就差千里,這也是為什麼在歐美戲服設計是一門學問,戲服設計師不僅要有美感有技術,還要有知識。

電影《阿達一族》的媽媽 蒂斯的戲服。
電影《埃及豔后》的戲服。

最近台灣本土懷舊電影與電視劇同樣大流行,嘗試看了幾部,先不提主角一口綿綿軟軟的現代台灣口音,再撇開那些預算不夠、根本搞錯年代的部份,卻依然怎麼看怎麼彆扭,直到某天看了一部英國歷史劇,才恍然大悟—台灣懷舊電影的色調與道具,實在看起來太新了。

活在那個時空的人,就算因為劇情穿上新衣、也不可能所有的角色都時時刻刻穿新衣,再加上差了一點的場景、差了一點的妝容、差了一點的攝影、差了一點的預算……當所有都差一點之後,就差了不只一點了。

德博拉在《What is Costume Design?》一文的開頭寫道:

「戲服設計並不只關乎於服裝:電影同時擁有敘事與視覺需求。設計師負責提供腳本,導演透過創造具有真實感的角色,以及運用色彩、結構與輪廓架構以平衡整部片的骨架組織。戲服設計師在完成挑戰前,首要必須了解角色
(Custome design is not just about the clothes: in film, it has both a narrative and a visual mandate. Designers serve the script and the director by creating authentic characters and by using colour, texture and silhouette to provide balance with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rame. The costume designer must first know WHO the character is before approaching this challenge.)」

因為差了一點而失去了靈魂,電影也將失去平衡。

電影《斷背山》兩位主角的戲服。

◆延伸閱讀◆
同樣由V&A出品,介紹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黃金時代,
內容除了舞團歷史,還包含舞台設計、舞衣設計,
甚至還有畢卡索的創作。

以類似小說的形式記述電影《第凡內早餐》錯綜複雜的拍攝過程。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