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Dolls 系列 I:球體關節人形師 Anna-Queen

Photo Credit/Anna-Queen

+DOC+的實體書店 紀物書館+DOCUMENTARY+Bookstore除了專營時尚主題書籍外,就是與球體關節人形手作者*Crazy About My Doll*的瑞子合作,推廣人形玩偶。

兩者之間乍看無關、令人困惑,實際上卻頗有淵源。


球體關節人形Ball-Jointed Doll,一般玩家習慣簡稱BJD)顧名思義,就是泛指各種以球形(圓球體)作為關節、軀幹與四肢皆可活動的人偶,一般認為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兩百年前,古羅馬與古希臘的陶土或木質可動玩偶,而現在一般玩家所認知的人形身體結構,則要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德國與法國工廠生產的陶瓷製濃湯娃娃(Bisque Doll)才逐漸成形。

約西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可動人形。
生產於1880年的德國濃湯娃娃,身體為木製。

濃湯娃娃的尺寸可從15公分到100公分,外型相較如今風格多變的球體關節人形,更接近刻板印象中的「洋娃娃」擁有孩童的外型與身體,但因為作工精緻,如今在古董市場擁有一定價值與專門的藏家。

但真正將球體關節人形發揚光大的,無非是日本模型公司Volks於1999年生產的Super Dollfie系列(一般玩家習慣簡稱為SD)第一尊Super Dollfie只有57公分高、擁有日本漫畫風格般精緻美麗的五官,特別是2005年與動畫《薔薇少女》合作,推出主角真紅的人形,無疑地吸引不少動漫畫狂熱者成為玩家,間接將日系球體關節人形傳播至全世界,甚至造成之後好一段時間SD幾乎成為球體關節人形的代稱,直到越來越多人形師與公司推出不同系列,才逐漸被正名為BJD。

由Volks公司生產的《薔薇少女》主角真紅的Super Dollfie。

當然,在Volks推出Super Dollfie系列之前,日本早有歷史悠久的人形傳統,而受到1930年代、德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漢斯.貝爾默(Hans Bellmer)的少女人形攝影作品啟發的人形師也不在少數,但這些創作多半偏向藝術,相比Volks的Super Dollfie,收藏價值更勝於把玩。不過,隨著時間推演、再加上球體關節的運用原本就不僅限於人形,現今也有越來越多人形師或人形廠商推出動物等各式各樣型態的玩偶,甚至跨界時尚人形(Fashion Doll)

德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漢斯.貝爾默與他的少女人形
影響了許多日本藝術人形師的創作風格。

由韓國廠牌PIPOS推出的貓頭球體關節人形Baha。
由韓國廠商CP/FairyLand製造的Scarlett
 同樣由韓國廠商CP/FairyLand製造的Hippogriff Rus

好比前段提到的濃湯娃娃,最初的目的之一便是時尚人形,因此,目標客群除了兒童之外,還有婦女。她們經常被穿上當時最新服飾、以展示給中、上流階級婦女們做為訂製新裝的參考—而這種展售最新時尚的方式,甚至可追逤至十六世紀以前的潘朵拉娃娃(Pandora)當時為了向歐洲宮廷貴婦們展示來自巴黎的最新時尚,商人們特地製造了這種一比一等人大小的可動人形(潘朵拉不一定使用球體關節,但多半可動)從巴黎人肉快馬送至各國王室。遽聞,時尚偶像瑪莉.安東尼皇后就擁有一尊完全按她樣貌與身形量身打造的潘朵拉。

穿著時裝的濃湯娃娃。
來自1600年代的潘朵拉娃娃,
樣貌雖然簡樸,但髮型與服飾卻相當精緻,
後期則越來越精美,有些等人大的潘朵拉甚至與顧客一模一樣。

不過,同樣的,由於美國大廠美泰兒(Mattel)受德國Bild Lilli Doll啟發,在1959年推出的的芭比(Barbie)風靡全球,造成往後的時尚人形多半帶有芭比的影子,直到2000年紐約電視製作人Gina Garan推出《This is Blythe》攝影集,間接令Blythe成為日本Parco百貨公司的聖誕廣告主角,緊接著,日本Takara公司於隔年取得授權推出的新款被搶購一空,才將這尊由美國Kenner公司於1972年創造的大頭大眼可動人形推入廣大人形玩家與時尚人形藏家的領域。

 這不是芭比,而是德國的Bild Lilli Doll。
 這才是美泰兒公司於1959年生產的第一尊芭比。
讓Blythe爆紅的攝影集《This is Blythe》
是一本以1972年生產的古董Blythe為主角,
由紐約電視製作人Gina Garan從1997年開始拍攝至2000年出版的攝影集,
間接令這尊娃娃成為日本Parco百貨公司的聖誕節廣告,
隔年,日本玩具公司Takara取得生產授權、推出新款Blythe,
沒想到被搶購一空並蔚為風潮。

對台灣人而言,聊到時尚人形,最廣為人知的或許是設計師Jason Wu的母親為了愛玩娃娃的兒子舉家移民至美國的故事。事實上,在為米雪兒歐巴馬設計禮服而聲名大噪之前,他從十六歲便開始以自由設計師的名義,為玩具公司Integrity Toys設計人形、並成為該公司的創意總監,而Integrity Toys本身就是一間專售時尚可動人形公司(簡單說明,大概就是可動性更高的收藏版芭比)

由Jason Wu設計的《Fashion Royalty》系列時尚人形。

球體關節人形風靡全球,近年來,除了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的玩家與市場亦快速成長,而前段時間瘋傳的俄羅斯人形師,其作品展出的莫斯科藝術人形展更是國家級的大型展會,每次舉辦都吸引了無數創作者與藏家參與。

反觀台灣,雖然一年有多次大大小小人形玩偶交流販售會,人形周邊商品手作者無數,但真正致力於創作、推廣自製人形的人形師,似乎一支手數得完,許多創作者初期抱著滿腔熱情,但隨著叫好不叫座、玩家心態保守等現實壓力,陸續放棄這條路,著實可惜。

因此,如同時尚幕後工作者與給時尚畢業生的講座一般,我們決定邀請這些很酷的朋友來開講,而第一棒就由人形師Anna-Queen接棒,與我們聊聊她從2007年開始,製作出第一尊人形至今的心路歷程。

Anna Queen的人形師Anna與她親手製作的人形。
Photo Credit/Anna-Queen

瑞子:「我是2008年開始玩球體關節人形,還記得當時在網路上找資料,偶然逛到你的天空部落格,印象中,你似乎是當時唯一在網路上分享自製人形過程的人?」

Anna:「我是2007年在台灣的球體關節人形論壇上,看到當時韓國廠牌LUTSEL,驚為天人:『怎麼會有這麼美的東西?』才正式接觸球體關節人形,然後開始嘗試自己用石粉黏土製作—講座當天我會把她帶來,雖然因為材質,現在稍微有點水泡和顆粒,但可以讓大家看看,我剛開始製作的作品也很恐怖,大家可以不用擔心(笑)

後來開始嘗試樹酯翻模—算是一個野望,當然也是因為石粉黏土容易脆裂,雖然現在的經驗已經知道如何做到堅固不易脆裂,但是我製作人形前,從沒上過課或接觸日本傳統人形,什麼都不懂,就是自己拿黏土捏出來玩,玩久了發現關節很容易裂,就決定嘗試新方法,第一次翻的結果也不是很好,表面看起來很糟,所以有透過上漆修補。

最初是因為真的很喜歡而去玩,沒特別想要靠這個賺錢或非走這條路不可,沒什麼壓力。」

令Anna驚為天人的LUTS Delf EL。
Anna工作中的照片。
Photo Credit/Anna-Queen

管理員:「在此之前,是否已經有雕塑或美術相關專業基礎?」

Anna:「真要說學到『專業』,是進入高職的廣告設計科,但因為父親畢業於復興美工,小時候會跟著玩,但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學藝股長,一直很喜歡自己製作東西,雖然廣告設計有電腦設計等學科,我還是偏好自己動雙手製作,例如:我很喜歡網版印刷,雖然也可以用電腦做,印刷效果或許更精緻,但對我來說一點感覺都沒有。」

管理員:「可以問個蠢問題嗎?石粉黏土和樹酯翻模的差異是什麼?」

Anna:「差很多,石粉黏土類似紙黏土,效果比較類似一般玩家所謂日本藝術人形師的作品,表面看起來較留有纖維和手感,樹酯翻模的表面則較平滑、較適合商業大量生產,一般來說,人形的材質大概分成這兩類,至於女兒節人偶一類則比較類似陶瓷娃娃。」

瑞子:「國外有許多人形師還會結合異素材,例如:頭與手腳以樹酯翻模,身體則布料製作,TOY FIELD就是如此,他們的產品還分成兩塊:高單價的以人形師手工製作,類似限量收藏版;低單價的則由工廠量產。台灣不是沒人做,但比較少。」

Anna:「台灣很奇妙,喜歡制式化的事物、很侷限、不敢做太多嘗試,擔心成果不被接受、不被喜歡、或沒人買,因此不願意繼續做。

我經常跟許多手作者朋友或學生說,要學會如何向客人介紹、推廣自己的作品,可是他們多半因為太害羞而不敢行動。」

瑞子:「關於Wonderful World公仔系列的創作過程又是如何?」

Anna:「其實那也是個野望(大笑)

因為我妹妹很會畫插畫,我看到覺得可愛,覺得自己會製作球體關節人形,公仔應該也沒問題,就跟她說:『我幫你做!』製作過程也確實比球體關節人形簡單多了。

球體關節人形翻模後,樹酯表面就是人形的皮膚,必須零瑕疵、無法修補,公仔因為總歸要上漆,處理方法變簡單得多,但製作一尊也要四、五個月,因為要從原型開始塑,而且是妹妹設計的角色,原本只是平面,必須要跟她頻繁討論各個角度的模樣。

當時那兩尊公仔我們帶去日本參加東京設計節(Tokyo Design.festa),原先希望參展回來能持續將整個系列、十五個角色做完,但由於實在太耗時而暫時擱置。」

管理員:「是否考慮過嘗試以科技的方式創作?」

Anna:「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不嘗試3D列印,其實我很願意接受、嘗試新鮮事物,但以創作理念來說,還是比較希望作品有手工感,因為我希望屬於自己的作品能從頭到尾經手製作,堂堂正正地告訴大家這完全是我自己做的。

可以稍微透露,近期活動結束後,我也有計劃製作相對更偏藝術的人形—從身體到衣服都親手製作,滿滿的手工味,當然,還是要賺錢(笑)

我自己覺得最感謝的是,目前的經驗為我累積了一套過程,可以透過ㄧ些分支賺一些經費維持創作,不需要煩惱另外找工作。」

Photo Credit/Anna-Queen

瑞子:「不過,Anna-Queen目前似乎仍沒開放購買整尊人形?」

Anna:「因為製作流程還不構有把握、或不是很順手,畢竟,說直接一點,時間就是金錢,如果一尊人形耗時三個月只售三萬元,實在不合算,所以我希望明確所有的流程之後,再討論販售。

但娃頭的部分,由於已經很熟悉所有的步驟、成品率也很高,所以一定會對外販售,不過,還是會將訂單量控制在一個月十顆左右,未來開放販售身體也會控制在一個月五尊左右。

因為製作一尊人形也需要不少空間,光模具就需要22個,可以擺滿一張六人座大餐桌,而且翻模大約十次就必須淘汰,模具丟棄也是個問題,因為都是石頭,必須一一敲碎再拿出去丟。」

模具們攤開來相當驚人。
Photo Credit/Anna-Queen

管理員:「設備應該也是不小的開銷?」

Anna:「說實話,設備真的無法計量,我只能告訴你,光是脫泡機就要兩萬(大笑)因為很多工具都是邊做邊買、覺得需要就補充,所以這些年下來真的難以估計。

因為堅持整套自己做,有些較大型的品牌,就算有分工,但也幾乎是一個人負責一個環節,例如:人形師負責設計人形、妝師負責上妝、行銷負責宣傳等。

剛開始投入時,單純因為喜歡、想玩,完全沒考慮要將人形師當作職業,後來真正成為職業後,又開始思考:『我想成為商人嗎?那當時初衷又該如何是好?』而搖擺不定。

不過,陸陸續續參加了那麼多活動,最後還是想做更偏向藝術的創作,雖然生活還是要顧,我也經常告訴學生,不要那麼傻、一股腦全部投入,先把書讀好、工作顧好、再利用閒暇時間創作(笑)

如果從2012年名為Ivory Holt的人形開始,花了將近四、五年才熟練整套流程,直到最近那尊五十五公分的女性人形,才真正確定細節,所以整體來算,大約花了七、八年。因為調製化學原料、模具分割等流程都需要邏輯思考,其中,最困難之處在灌樹酯翻模,因為二十二件模具必須全神貫注一次翻完,之前經常做完之後爬著下樓梯,接下來打磨的過程又是需要費心費神的單一動作。」

管理員:「所以最困難的部份反而不是2D轉換成3D、以及分解人形關節與思考可動性的部份?」

Anna:「之前提到過,因為我從小接觸美術,相對好上好,但對從沒接觸過、不懂人體結構與雕塑的人來說,這個部份的確比較困難,剛開始塑型很容易出錯,關節的分割與設計製作則類似工業設計的卡榫,非常考驗邏輯,但對我而言比較像在玩—剛開始的確曾戰戰兢兢、擔心出錯,但現在的心態則是很有趣,可以愉快地發揮自己這些年來累積的技巧。

不過,台灣的年輕人從某方面而言,真的很容易受到打擊、害怕失敗。例如:前段時間與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合作的人形玩偶展,作品不是擺在那裡就算了,你要主動跟參觀者交流,但有些創作者或許因為害怕面對人群、再加上來參觀的人數真的不多,而感到氣餒、最後乾脆離開展位,可是你必須體認到,不會無時無刻都有上百人圍著你,有時候真的只有那麼一位觀眾。」

新光三越百貨《這夏玩什麼?》活動中,Anna的展位。
Photo Credit/Anna-Queen


管理員:「這一點或許不只發生在人形創作者身上,不少設計師也是如此—當作品叫好不叫座、顧客都看不懂就大受打擊,而忽略在你的作品之前,其實有許多人已經走過更常的一段路。」

Anna:「不要因為打擊就放棄這條路,只要願意改進、結果一定會更好。

許多創作者剛開始太過理想,只一頭熱地想創作,後來發現沒考慮生活,最後給自己各種理由不再創作,可我認為只要你有心努力做,真的做出成果,大家也無話可說。」

管理員:「所以你目前日常生活以創作為重?」

Anna:「由於家裡開麵館,我還是會到店裡幫忙,但最近父母也理解Anna-Queen的工作開始上軌道,中午以後客人漸少,我就可以到工作室開始處理自己的創作與事務。

以前幾乎每個環節都會擔心失敗,現在則想做就做,而且腦中時時刻刻都有新想法,但需要時間慢慢兌現。今年新光三越百貨的活動結束,陸續接到不少電視、平面媒體採訪,自己無論是心態或創作都算是又完成了一個人生階段,不會再搖擺不定,下一件作品將開始偏向收藏、藝術人形創作。

自製人形的課程也將再開,但不會太常態,大約一年一次,因為從原型到翻模費時太長、課程安排太緊湊,最後一堂課時,所有人都累到不想動,之後再辦會將三個月的課程拉長至四個月,自己和學員都不需要那麼辛苦。

在這個時代,實在不可能當一位生活困頓、只為理想的藝術家,所以我會思考如何透過其他相關活動或商品、支持自己下一個創作,不過,台灣一定是我的起點,一方面是市場熟悉、另一方面是認識Anna-Queen的人也比較多,所以作品一定會優先在台灣發表,但絕對不會將自己侷限在這裡,講實在話,你一定要走出去到世界看看,讀書也好、旅行也好、有能力住上一段時間也好,例如:第一次參加東京設計節(Tokyo Design.festa)帶給我很大影響。

參展前,我的心態很單純,就是製作人形帶去日本販售,到了會場才發現,所有參展者都是傾盡全力在玩概念和表現,頓時像發現一個嶄新的閃亮世界,連他們佈展都讓我看的津津有味,再回頭看自己的展台,突然覺得怎麼可以這麼老土。

另外,日本人也很勇於將自己的品牌名稱放大,台灣卻能小就小,似乎非常怕人知道,我覺得這是需要調整的觀念—既然成立了品牌,就要勇敢秀出來,不要怕丟臉,因為丟臉可以改進,不要永遠冀望顧客看風格就知道你是誰。

所以,千萬不要擔心自己的想法太前衛,應該思考在日本或世界上其他可以,在台灣如此開放的國家,為什麼不行?」

翻完模後,修飾、打磨的過程也頗耗費心神。
Photo Credit/Anna-Queen

瑞子:「不過,Anna-Queen目前似乎仍然沒有設置購物車?」

Anna:「不設置購物車是因為目前的狀態還是很隨興、沒有穩定的商品,但未來開始販售身體的話,會盡量將預購的時間固定,慢慢尋找比較舒適的方法經營。

現階段還是以開放預購為主,參加活動則像是宣傳、推廣的平台,例如:新光三越百貨的活動, 因為有機會在全台灣的新光三越巡展,他們還會策劃文宣與記者會,是很棒的曝光管道,所以只要有邀請,我一定會參加。

另外,自製娃聚(自己製作人形的創作者聚會)也是我希望能一直持續發起、舉辦的活動,目的是希望大家更了解自製人形的技術與趣味、鼓勵大家相互認識,而不是關在自己的小圈圈。」

Anna將於10月30日 下午兩點 在紀物書館,
與我們分享更多她的創作過程與參展經驗,報名可參考以下連結:


更多書館十月份活動,可參考:


*由於球體關節人形的中文資料相當混雜且多有錯誤,
因此本文所整理的歷史與資料參考來源包含中、英、日文網站與書籍,
僅供參考,若有任何疑問與建議,歡迎討論。
文中圖片部份來自網路,皆以附上連結,
若有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將立即移除。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