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氣的哲學IX:Christina Cheng 時尚幕後工作者 第二章

從標題「帥氣的哲學」應該不難猜出又是一篇關於身邊「帥氣朋友」的專訪。

取名第二章,當然是因為後面還有第三章、第四章......

原因很簡單,因為開始工作後發現,台灣的設計教育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學校一窩蜂培育設計師、學生一窩蜂認為自己可以自創品牌,可大家都選擇性遺忘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師,市場也不需要那麼多設計師。

甚至,我們還忘記忘記成立一個品牌,不只需要設計師,還需要打版師、布料設計師、攝影師、市場行銷、業務等......忘記一個產業需要很多不同專業構成。

設計師只是一個產業的幕前演員但沒有導演、編劇、藝術設計、音效等幕後工作人員,如何成就一場戲?

製作「時尚幕後工作者」系列,是希望提出一些除了設計師之外的選擇和思考,就這麼簡單。

這次專訪很好玩,因為專訪過程很不正經,等你們閱讀就會了解,先聊我和Christina認識經過。

本次受訪者Christina Cheng,
目前任職於國際奢侈品購物網站NET-A-PORTER 集團的正妹。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第一次見到Christina,是在倫敦。

當時,一群旅英熱血台灣青年想在倫敦辦個台灣設計藝術聯展「辦桌.Ban Dah @ FORMOSA」,現在回頭看這個展,真不能算成功,但它的確將許多旅英台灣人湊在一起,激發往後許多火花和友情。

我在辦桌負責撰寫展覽文案,Christina則與另外幾位漂亮正妹負責公關和市場行銷,照理來說,我們應該很有交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最後反倒和男孩們混成好姊妹(?),直到在倫敦待好一陣子才跟這些女孩成為朋友。
(而且還是某天自己驚覺:「幹!為什麼我身邊都是臭男生!我也想跟軟軟香香的正妹玩啊!可惡!」然後奮發圖強開始把妹。)

沒想到,我們的緣分不僅僅在倫敦,現在還延續到上海。

事實上,寫完Scarlett Huang的專訪,曾想一鼓作氣採訪Christina,斷斷續續和她提過多次,卻因各種原因一延再延,於是,這次好不容易敲定返台假期,立刻抓緊空檔約她訪談(雖然一度差點因加班取消。)

訪談約在一間連鎖港式餐廳,同行還有下篇專訪主角—可愛的NIKE空間設計師Rosa Huang(是的!還有下一篇!)

Rosa雖然任職於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但根據她自己的形容,是位徹頭徹尾的時尚素人兼好奇寶寶,個性開朗又可愛(根據另一位好朋友Yilei的形容,是「就算生氣也好像很開心」的女孩)但偏偏非常會吐槽,經常跟我開玩笑:

「Chuan Yu,你的穿衣品味我真的不懂耶~」

所以,整個專訪提問很正經,但穿插著好奇寶寶時不時發問與吐槽,甚至,中途出現服務生問要不要打包的情境,數次歪樓,但總算愉快的完成。

廢話說太多,就此打住開始吧!


Chuan Yu:「首先,是否可以請你簡單自我介紹?印象中,你並不是開始就研讀時尚相關科系?」

Christina:「是的,我目前在NET-A-PORTER集團下的THE OUTNET中國公司擔任採購企劃助理經理(Assistant Merchandiser),採購企劃(Merchandising)相關經驗大約已有五年,我在美國讀大學時的專業是經濟,後來還在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做了兩年稅務。」

此時,好奇寶寶Rosa發問:「什麼是稅務?」

Christina解釋:「概念有點像研究分析部門(Research)。」

Rosa問:「稅務為什麼需要做Research?」

Christina:「其實就是幫客戶整理報告給國稅局。」

Rosa吐槽:「所以是像作假帳嗎?」

大家忍不住大笑,最後Christina最後邊笑邊解釋,就是「以專業知識在合法的範圍內,幫客戶梳理帳務並做成報告呈交給國稅局」。

「後來覺得這份工作不太適合我。」Christina接著說:「我覺得還是要選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所以選擇到英國研讀時尚相關科系並藉此轉行。」

就告訴你們是正妹吧!皮膚超好的哦!身材也超好的哦!因為我摸過!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過去一直對時尚感興趣?」

Christina:「應該說,我在美國唸大學時,嘗試了各種不同的實習,從電信公司、檔案室、媒體公司、到銀行(此時,我和Rosa都驚呼:「銀行!」不好意思,銀行界的各位朋友,對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創意工作者而言,銀行行員、會計師或公務員都是太令人不可思議又敬佩的工作了!)但都覺得還好,直到後來進入國際知名奢侈品牌Céline擔任實習生,當時的經驗令我覺得很新鮮、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Rosa吐槽:「應該是因為和銀行大反差的關係吧......」

話題開始歪樓到:「是否能接受穿套裝上班」、以及「哪個時尚品牌的員工福利比較好」的八卦。

Chuan Yu:「後來你到倫敦是就讀於倫敦時尚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時尚行銷(Fashion Marketing)研究所?」

Christina:「我是在LCF,但不是唸時尚行銷,最初是『時尚行銷』和另一門教設計師如何創業的科系,叫『Fashion Entrepreneurship』,兩者擇一,但在面試時尚行銷時,主考官問我將來想往哪方面發展?我回答:『採購(Buying)』或『採購企劃(Merchandising)』,結果主考官就說:『我們有針對採購的個六個月短期證照課程,你為什麼不選擇那個?』所以,最後我進入了Fashion Entrepreneurship。」

Chuan Yu:「但為什麼想從事採購和採購企劃?」

Christina:「當時啟發我選擇採購方面工作的契機,是Céline實習經驗,因為我在那裏就是擔任採購部門實習生。」

好奇寶寶Rosa再度舉手發問:「但Céline本身不就是個品牌嗎?品牌的採購到底負責什麼工作呀?」

Christina:「每間公司賦予該職位的工作內容不太一樣,例如:在Céline,品牌本身是來自法國的奢侈品牌,但我當時所在部門是負責美國通路,主要工作內容為協助經銷商挑選採購、貨品。」

由於好奇寶寶依然滿臉疑惑,我忍不住插嘴:
「就好比一個品牌擁有十間店,有的在歐洲、有的在美洲,由不同買手負責不同區域,每到出新款時,買手必須參加時裝秀或訂貨會,根據自己負責區域的需求下訂單,然後品牌再根據每款實際下單量生產。」

Rosa:「會不會有衣服設計太醜沒人要買?」

Chuan Yu:「有可能,因此有些款式你可能在秀上看到,最後卻因訂單量不夠或量產成本太大而取消生產,所以,許多大品牌都會規定最低下單量。」

Rosa:「前幾天我們公司的採購告訴我,NIKE一般規定必須購買約百分之四十左右指定款式。採購的款項又是如何運作?會規定需要先付款或後付款嗎?」

Christina:「要看怎麼談。」

Chuan Yu:「以我目前的公司為例,自營區等於一間分公司,根據區域需求向總部下單,採購貨品的費用屬於區域運營經費,但我的前公司是百貨公司,採購下單前會和品牌協商—先付款還是後付款?先付一半、賣完再付另一半?還是先付百分之幾,貨賣完再算錢?不過,每間公司的流程不同。」

Chuan Yu:「我們再回頭聊聊英國的留學經驗吧?」

Christina:「到英國念書的主因,就是希望透過LCF這樣擁有豐富業界人脈的學校累積產業經驗,因此當時的精力幾乎不在學校,而是實習。

在校期間,我一共做過三份實習,都屬於長期性質,畢業後在英國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輕奢侈品牌JAEGER的採購企劃助理(Merchandising Assistant),那時候一邊實習、剛好公司出現職缺,雖然本來比較想申請採購助理(Buying Assistant),但公司看過履歷後,覺得我更適合採購企劃。」

Rosa:「所以採購(Buying)和採購企劃(Merchandising)到底有什麼差別?」

Christina:「看公司,例如:JAEGER屬於自己設計、自己生產,所以採購(Buyer)的工作就是跟供應商買貨,而採購企劃(Merchandiser)的工作則是跟世界各地的工廠進行實際下單、追單、預測銷售、估價、以及計算折扣、決定打折等。

因為JAEGER的團隊原本就沒有採購企劃助理(Merchandising Assistant),我從實習期間就承接不少助理的工作,轉正職的過程並未感到太困難,而且真正開始工作後,覺得或許沒選擇Buying Assistant是件好事,因為BA的工作太雜,如果我剛從大學畢業,或許可以接受,但當時已有工作經驗,再從基層做起,有點浪費時間。」

創立於1884年的英國輕奢侈品牌JAEGER,其設計以採用良好的動物毛料稱著。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在JAEGER工作時期,必須經常巡店和市調競爭品牌。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你曾經分別在美國和英國讀書與工作,兩者之間是否有文化差異?」

Christina:「我覺得還好,在美國的公司都比較小,就算是Céline當時的團隊也只有二十多人,但JAEGER光採購部門就有兩百多人,就算是Céline當時整個公司團隊也只有二十多人,但JAEGER整間公司有兩百多人,採購部門大約二十五人,工作劃分很細,(感謝Christina糾錯)在大公司的專業訓練很扎實,但相對在小公司就要學習很多不同層面的事情。」

在JAEGER工作時期,位於窗邊的「雅座」。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因為巡店很辛苦,辦公室抽屜總是堆了滿滿零食。
(Who Says Fashion Girls Don't Eat?)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同事送的復活節巧克力蛋。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後來又為什麼選擇到中國工作?」

Christina:「我中間還有去一間叫ME+EM剛受到融資的年輕品牌工作,但搬到上海主因是簽證快到期、以及家人希望可以離家近一點,還有一些其他個人因素,加上NET-A-PORTER也是間大家滿嚮往的公司,考量到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性、還有亞洲人在英國的職業發展性,其實非常榮易看到盡頭,所以最後選擇接受中國的機會。」

ME+EM時期,全公司員工到老闆的豪華公寓舉辦聖誕派對。
一般英國公司都會在聖誕節前夕,舉辦大型聖誕派對慰勞員工,
概念有點像台灣的尾牙,只是換成聖誕主題。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公司團隊感情很好,同事生日時,大家還會集資買蛋糕和食物慶祝。
(酒和煙燻鮭魚也太豪邁了!再次聲明時尚產業的女孩們還是很愛吃的!)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從實體服裝品牌JAEGER和ME+EM、到線上零售業者NET-A-PORTER,雖然都是採購企劃,但工作內容是否有所不同?」

Christina:「其實我覺得還好,沒有特別需要適應的,真要說,大概就是從單一平台到多元平台。在JAEGER,我從設計到生產都有所接觸,在NET-A-PORTER則是單純和品牌之間的買賣關係,前者因為深入參與每一階段,看到成品暢銷時,很有成就感,而後者則是有機會對各種不同的品牌深入了解。」



ME+EM時期,感情很好的型男美女同事。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是否可分享你在NET-A-PORTER的日常工作內容?」

Christina:「主要的工作是準備每週的銷售預測、製作銷售報告、定價、選產品等,同時跟其他團隊密切合作、討論新品行銷計畫等,還有跟技術部門討論、改進網站功能,例如:這星期上架的品牌比較小眾,但價格偏高,在銷售方面相對被動,因此,必須和市場行銷部門討論宣傳方案、並取得技術部門支持。」

參加上海連卡佛百貨(Lane Crawford)開幕派對,了解競爭品牌也是很重要的。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聽起來和原先想像不太一樣,因為NET-A-PORTER算滿成熟的電商,技術方面應該已經擁有一套既定公式或流程,採購部門應該更偏重後台數據分析,而不是宣傳和功能上的推進,是否可以理解為因應中國市場做出的改變?」

Christina:「事實上,只有中國版的網站是獨立的,歐美各國雖然擁有獨立頁面,但都是進到首頁後、自動跳轉到該國家版本,可中國從網站內容到品牌採購都不一樣,所以上海團隊的工作內容也不太一樣。」

Chuan Yu:「你目前所在的THE OUTNET算是NET-A-PORTER的線上Outlet,但中國運行模式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並非單純接收NET-A-PORTER的貨,還會外採當地品牌,目前兩者的占比大約多少?」

Christina:「其實NET-A-PORTER的亞洲辦公室設在香港,我們還是會收購他們的過季品,但我們也會尋找已經進入中國的品牌或經銷商收購貨品,整體而言依然以過季為主,不過,有些想積極合作的設計師願意主動提供一些每季生產的經典款,目前收購價格大約為建議售價(Recommend Retail Price)的一點五折左右。」

採購企劃的工作不僅是數據分析、還必須熟悉商品,兩者相輔相成,
當然,和採購的互動也很重要。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中國的關稅—特別是奢侈品—真的很高,加上許多國際電商為搶中國市場,提供直送中國服務,中國本土電商近年來也蓬勃發展、競爭激烈,對NET-A-PORTER這樣的外來品牌,是否遭遇任何困難?」

Christina:「其實我們現在的商品幾乎都是本地採購,收購時已含稅,而且換個角度想:

在國外網站購物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可能被海關抽檢課稅,以目前中國消費者仍認為『上網購物是撿便宜』的型態來看,以THE OUTNET進駐中國、而非NET-A-PORTER本身,算比較合理的作法。

另外,根據我的了解,現在中國國內其他主打奢侈品的大型購物網站,多半以寄賣、類似傳統商場通路招商的方式與品牌合作,所以NET-A-PORTER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優勢。」

THE OUTNET有型的上海團隊。
Photo Source / Christina Cheng

Chuan Yu:「的確,中國電商從表面來看是蓬勃發展,實際上卻有相當大比例的公司對電子商務毫無概念,套句另一位好朋友的話,目前中國電商仍然是一片荒土,大家仍在拓荒,例如:這兩年變成全民活動的雙十一,雖然業績衝高,但已經出現一些『其實並沒有比較便宜』的耳語、以及雙十一之後的退貨潮,從你的專業角度看,在這個仍在建構中卻快速成長的市場,雙十一活動未來的趨勢?或有可能會像網路泡沫化一樣崩盤?」

Christina:「我覺得雙十一其實是為消費者建立一種渴望購物的慾望,令消費者在這段期間『覺得自己必須購物』,例如:這次雙十一,THE OUTNET就配合做了活動,結果竟然成為我們全年銷售最高峰,甚至比夏季大打折還要好,原因就是因為消費者準備在這段期間花錢。」

Rosa:「例如:你之前在亞馬遜買書。」

Chuan Yu:「說的也對,明明有二十萬本書參加買兩百減一百的活動,偏偏我挑的那幾本都沒有,但想到反正都要買、重新來一遍實在太麻煩,最後還是買了。」

Christina:「是的,其實概念就像美國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或英國的Boxing Day,那種搶打折的概念是一樣的。」

Chuan Yu:「你是否會覺得,中國因為網路限制較多、而阻礙某些程度的發展?前段時間剛好和一位從事互動設計藝術的朋友聊天,她提到:現在大部分的國家已經不太玩二維碼(QR CODE),但中國反而越玩越盛,我自己的解讀是:中國人對網路的依賴性看似很強,但並沒有意識到網路的多元性和方便性。」

Rosa:「我是覺得,這個市場看待網路的角度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

Christina:「其實這種互動NET-A-PORTER也有嘗試,例如:去年推出的NET-A-PORTER實體雜誌,可以用手機掃描圖片、連線NET-A-PORTER上該商品購物頁面,究竟有多少人掃描,我也沒看過真實數據,但在中國,考量種種限制與消費者習慣,我們最後選擇微信,利用平台既有的技術開發遊戲或進行互動,引導消費者購物,所以相對而言,創意較少。」

但Christina偷偷透露,NET-A-PORTER最大的東方市場其實是澳洲,因為中國消費者仍未習慣網購奢侈品的消費模式,加上關稅問題、以及真正擁有消費能力的客群可輕易出國購物,這些因素造成現今奢侈品牌在中國呈現一個微妙的局面,直白地說:放過這塊肥肉很可惜,但想吃到又必須找一處好下口的位置。

Chuan Yu:「最後請給想從事Merchandising工作的朋友一些建議吧?」

Rosa:「好好念書。」

Chuan Yu:「但她在英國也沒有好好念書。」

Christina:「邏輯吧!能夠好好思考所有問題。」

Rosa:「這好像所有工作都適用?」

Christina:「哈哈哈!對耶!對數字夠敏感?」

Chuan Yu:「以及好好學Excel!」




敬請期待可愛的NIKE空間設計師Rosa Huang接力!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