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很久沒更新文章,沒想到一發文就是如此敏感的內容。
這篇文章是關於最近的台灣和最近的香港,還有一點亂七八糟的閒聊。
其實,我不喜歡在+DOC+寫太個人觀點的文章,但前段時間回台灣,和親愛的Sabrina閒聊,她說,其實她是喜歡看我那些炮火隆隆又不知所云的文字。

所以,好吧!任性一次。

有些朋友或許不會贊同我的觀點,但一切都是可以討論的,只要不謾罵,要是真的很不贊同,不看或取消讚都沒關係。

之前說過,只要還有一個人關注這個平台,我就會繼續寫的。



這幾天臉書牆都是關於香港的新聞,越看卻越覺得心情複雜和羞愧,太陽花學運的時候,香港給了台灣很多祝福和溫暖,他們說,希望台灣不要變成第二個香港。

但台灣人究竟把香港視為什麼呢?
一個買名牌免稅的好地方?
一個可以大啖粵菜的勝地?
充滿大牌華人明星的天堂?
而且只要做一下下飛機就到了呢!

台灣人的擔心,似乎不是自己的國家可能成為第二個香港,而是害怕少了一個度假血拚勝地。

特別是看到一些朋友,太陽花學運期間,大罵學生腦殘、支持者被政黨操弄,或是忙著發一些美食文、穿搭文、美妝文,對台灣壓根不關心,現在卻跳出來拼命轉貼香港新聞,要香港「挺住」。

這讓我覺得萬分羞愧。

香港人的確為自己站出來、「挺住」了,他們是為了自己。
台灣人呢?你又是為了誰?


再聊聊另外一件事情:

前幾天到上海新天地工作,發現新天地二、三期的過道正在展出台創主辦的「Fresh Taiwan」。

「Fresh Taiwan」是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已經策畫好幾次的展覽,內容不外乎是將台灣創意設計品牌與工藝輸出至全世界。
這個展覽第一屆,應是在倫敦設計節中的「Tent London」展出,當時,因為幾位好朋友都有參與,我有幸參觀了那個展,非常驚豔。

但這個「驚豔」不是因那次展覽精彩非凡,而是為台灣設計展終於「年輕化」、真正出現創意、擺脫過去的老舊酸腐而感到開心。
(我可以告訴你,在那次之前,台灣政府拿到倫敦做的設計展,只有「淒冽」二字可形容。)

上海新天地的「Fresh Taiwan」,看介紹是「上海國際時尚家居用品展」的延續,簡單說就是「濃縮版」,可惜濃縮後完全慘不忍睹。
先不說在那個窄小的過道上,展出一些中、大型設計是否合適,不談參展的品牌好不好(至少,其中有幾個是我很喜歡的牌子)光看那些佔據過道一半、尺寸不合宜的展台,還有亂七八糟的陳列、埋頭在角落玩手機的工作人員,我就覺得很慘。

再聊聊十月中即將舉辦的兩個活動,簡單生活節和上海時裝週。
我知道,前段時間台灣瘋傳一篇東西名人誌主編表揚上海時裝週的文章,這兩個月也陸續聽聞台灣設計師似乎要組團來參加,簡單生活節不用說,在台灣偶熟能詳,這兩年只要舉辦就會上新聞,上海版聽說也會有不少台灣設計師來擺攤。

但無論是Fresh Taiwan、簡單生活節、還是上海時裝週,都令我覺得,來參加的設計師很不可思議。

雖然我自己曾經勸過幾位台灣設計師,可以考慮參加上海時裝週,因為和幾大國際時裝週比起來,相對便宜,對於外語能力不強的台灣人而言,和中國媒體溝通也相對簡單,與外媒和台灣媒體相比,中國時尚媒體對新銳設計師也相對親切一點。(因為人家發行量夠大)

可都是在確切知道這些設計師擁有自己的穩固通路、對品牌經營概念相當清晰、而且服裝定位相對高端、同時了解國際和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才會和他們提出此建議。

因為,新天地的Fresh Taiwan和簡單生活節,針對的目標客群都是一般散客和遊客,上海時裝週雖然進步飛快,但目前為止還是媒體多過買手,而且媒體再怎麼親切有善友版面,畢竟還是以中國品牌為優先(除非你願意花錢砸廣告)

所以,設計師花費大把鈔票參加這幾個活動的目的,究竟是試水溫?打響知名度?還是增加銷售通路?甚至,開一間店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回本,參加一個展會,若無法持之以恆,終究是把錢送進主辦方口袋。

這些設計師做好每一季都回到上海來參展、直到收穫的準備了嗎?我還是一個問號。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