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My Body & Under My Skin V : 名山藝術 Sandra Hsu

我們深信內在顯露遠比外在重要,
然而,在製作 / 選擇 / 購買 / 穿著 衣物的過程中,
我們都在「表態」,
有意無意顯現部分內在,
不論「Who You Really Are?(你是誰?)」
或「Who You Wanna Be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衣物與我們的關係,
不只是好看與否的簡單問題。
這次+Fashion Documentary+與台灣最大街拍網站FASHION PEC合作,
透過街拍方式,記錄台灣時尚藝文相關人士,
窺看他們如何與身體、精神、以及服裝對話。

+Fashion Documentary+和台灣街拍網站FASHION PEC的新企畫《On My Body & Under My Skin》,是個全新系列,最初由艾粒獅提出,目的和《帥氣的哲學》系列有點像,但希望透過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將我們身邊很酷的業界人士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第一拍採訪採訪進入倒數,第五位受訪者是來自台灣老牌藝廊—名山藝術的Sandra Hsu。

 Photo Credit : FASHION PEC



Today’s outfits

白色寬邊巴拿馬草帽 / Maniasita
鳳梨印花白T-shirt / 路邊
黑色褲裙 / ZARA
銀色涼鞋 / MARNI X H&M
黑色皮鉚釘手環 / 香港

 Photo Credit : FASHION PEC
 Photo Credit : FASHION PEC
Photo Credit : FASHION PEC

最喜歡的設計師 / 藝術家?

如何看待「打扮」這件事?
要穿起來很舒服

推薦的店家?


如果地震來了你最想攜帶逃難的.....

單品
運動褲

衣服
AA薄外套

最符合當下心情的音樂

哲學的慰藉 /  / Alain de Botton 著

漫畫
One Piece 最新幾集 / 尾田榮一郎 著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採訪Sandra前,有點不確定該從何問起,因為我的背景是設計,雖然在英國讀藝術設計史,但選擇研讀範圍依然偏設計,且英國設計與藝術界線在某些層面相當模糊並生活化,可台灣的藝術設計圈似乎壁壘分明,不知是否為個人刻板印象,台灣藝術在我心中依然帶點高不可攀的冰冷感。

不過,回頭看台灣人成長教育經歷,真有幾人能對台灣藝術談上幾句?甚至,提到藝術工作者,不少人會聯想到瘋癲或老古板等負面印象吧?我們對小日子以外的認識太少,求知慾更太少,所以《On My Body & Under My Skin》企劃之初,我們便希望涵蓋各種領域的朋友。

話題回到受訪者Sandra。

Sandra出身的名山藝術在台灣已有二十多年歷史,根據她介紹,名山早期主要經營品項為版畫,現在也涵蓋油畫與水墨,經手藝術家包含:朱德群劉國松等,連我這種藝術幼兒班學生都聽過的華裔名家。

2013年10月份剛開幕的台灣藝術家康添旺展覽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我剛從大學畢業時,其實很排斥進入家裡的公司。」

Sandra回憶:

「因為從小待在那樣的環境,再加上當時一點都不想和家人工作,總覺得既使要繼承家業也想先去外面的世界闖蕩。」

無巧不巧,大學畢業時遇到公司員工離職,原本畫廊生態就不可能像一般企業雇用大量人員,Sandra便在家裡要求下進入新竹辦公室幫忙。

「當時覺得去新竹OK,起碼不是每天和家人一起工作。」

Sandra笑道:

「在新竹公司待了一年多,仍然希望離開到處看看,沒想到剛好台北公司準備在華山文創園區規劃一個較大的場館,我又被叫回台北幫忙。」

過去,名山在台北只有一個類似工作室的據點,華山場館是Sandra第一次參與、挑戰如何從廢墟開始設計規畫一個藝術展覽空間,令她相當興奮。

裝修中的華山文創園區場館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名山藝術位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場館。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場館內部空間。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但台灣藝術圈畢竟小,兜兜轉轉總是老面孔,工作一陣後,Sandra依然決定走出台灣,最初希望進入香港或中國等地的大型拍賣公司學習,結果陰錯陽差進入蘇富比拍賣公司在英國的附屬學校(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蘇富比拍賣公司附屬學校位於倫敦Tottenham Court Road的校區
從外觀幾乎看不出這是一所設配優良的學校。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這又牽扯到很長的故事了。」

Sandra大笑:

「因為我從小就嚮往英國,而且小時候很迷戀英國偶像團體Boyzone(Sandra現在是位搖滾少女來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學校申請流程太複雜,需要考很多試,我覺得自己出國留學又不是要做多深奧的學問,實在沒必要如此為難自己,再加上美國研究所至少要讀兩年,文化類甚至可能要三年,學費不太便宜,還是英國離我比較近一點。」

Sandra回憶自己原本希望念藝術管理研究所,同時申請了好幾所學校,New Castle大學第一個發出offer,嚇了她一跳,因為自己大學成績非常糟糕,但代辦表示New Castle商學院排名很好,應該是畫廊工作經歷加分的緣故,建議她接受這份offer。想著她忍不住笑出來:

「我回家打開學校網頁,立刻關掉決定不去了!因為網站首頁是一男一女坐在峭壁上的照片,我心頓時涼了一截,網頁下拉的學校敘述,第一段就描述學校幅員廣大,附近很多田,生活環境良好,空氣清新之類的,我當場決定NO!」

聊起申請英國學校過程的甘苦,大概每位留學生都又好氣又好笑,Sandra也不例外,她笑說當時最想進的學校是Goldsmith,對方遲遲沒回應,某天卻突然來電說要面試:

「我當時在西門町,剛看完電影出來,旁邊還有摩托車經過,完全聽不清楚!」

當下她只好另約時間,沒想到好不容易正式面試,對方劈頭說:

「我看了你的履歷,似乎較偏向Visual Art,但我們學校並未特別針對這領域,只有極少的課程而已。」

她描述自己當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否需要繼續面試?幸好過程順利,對方當場承諾會給offer。

「而且有些面試問題真的很有趣,例如:面試官問,在倫敦經常看到韓國和日本藉美食、精緻文化、或最近很流行的K-POP宣傳觀光,台灣卻似乎沒有一個重點可以提出,假設台灣要宣傳旅遊,由我負責這個案子,會如何建議政府?

她整個嚇傻,只好胡亂掰些食物等內容,沒想到面試官告訴她,其實台灣有個特點,是從海到山的距離很短,享受山景的同時又有海景,可輕鬆騎腳踏車旅行。

「當下覺得:『哇!他們真的很用心在探討這些東西!』更想進這所學校,可惜雖然陸續收到其他學校的offer ,Goldsmith的正式文件卻石沉大海,我等到七月底,所有事情一團混亂,家人便建議我乾脆申請蘇富比的十五週短期課程。」

Sandra說:

「其實我之前就查過蘇富比的研究所,可學費很貴且雅思檢定要求七分以上,我只有六點五分,沒想到蘇富比接到申請後,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興趣改申請研究所,因為他們覺得我的經歷很好,只差在語言,應該可以試試看,我超開心,覺得一切終於豁然開朗。」

結果還是一團混亂,因為後來答應協調的老師休假,其他學校員工完全不清楚過程。(不得不說非常典型的英國學校處理方式.....

「我當時非常崩潰,我爸要我別管,先去蘇富比的短期課程就對了!」

她笑道:

「我選擇的是藝術商業管理(Art and Business)十五週短期課程,雖然是短期,課程卻排得很滿,每天從早上十點上課到下午四點,晚上有活動還會弄到七點,每天累得跟狗一樣!我朋友在英國雙修碩士都沒我累!而且每週固定要交一份小組報告、一份一百字到兩百字的小報告、還有一份市場分析,我分到的組員都是真的想進入藝術行業,非常認真,例如:禮拜一早上發表完報告,老師分配好下禮拜一的主題,我們下午就開始討論內容、分配進度。」

 幾位就讀蘇富比的朋友提過多次,
這所學校雖然較一般大學貴,
但教學內容非常扎實,
除師資皆來自業界,還有許多校外觀摩課程,
其中甚至包含參觀蘇富比拍賣公司的倉庫(上圖)。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由蘇富比的工作人員親自解說倉庫收藏。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由於師資來自業界,蘇富比學校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關係良好,
經常有機會由資深業界人士親自帶學生講解館藏,
甚至參觀博物館與美術館運作方式,
上圖為老師為學生講解The Wallace Collection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聊到留學前後的文化衝擊,她說:

「專業領域運作方面,倒沒有太大差異,和我在畫廊工作時理解的沒有什麼差別,不一樣的只有:以前總覺得,紐約或倫敦這些藝術重鎮可能有非常專業的經營模式,後來發現大同小異。

特別是近幾年中國市場很強,不少西方人都想研究,那時我們班上只有我和一位北京同學來自亞洲國家,北京同學的背景是法律,對藝術市場不熟,因此老師常常跑來問我很多中國藝術市場的事情。

甚至,期末報告時,我們必須企劃一項事業,內容包含制定方向、籌畫資金等細節,由六位老師主導,第一次討論時,同組南非同學想做南非藝術家,老師覺得不妥,建議既然有亞洲同學,何不選亞洲藝術市場,還建議我們探討網路或版畫。」

商業管理課程分組報告,學生必須提出鉅細靡遺的商業企劃案,
跟六位資深業界老師討論並評分。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Sandra笑道:

「我想說:『哼!版畫,我們家以前發行了那麼多版畫的東西,我最知道啦!』沒想到下禮拜討論由我主講,真的把老師嚇一跳,報告完還拼命問我中國藝術家的問題,甚至問我哪裡可以買,我想說:『呃.....我家有呀.....』後來我請家裡寄了一本我們發行的版畫畫冊送給老師,他們超開心。」

Sandra結束英國留學生涯後,再度回到名山藝術接手大部分經營、行政與展覽策畫等工作,問道是否仍考慮出外闖蕩?

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的劉國松藝術館
雖然不是由名山藝術主導卻必須支援許多規畫細節。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她表示現階段要管理的事情繁雜,從館內藝術展到簽約藝術家在世界各地辦展的相關事宜,皆需她協助處理,甚至活動攝影都須她親自盯場,雖然希望到處觀摩,但畫廊經營管理不像一般企業,有SOP流程可遵循,必須對藝術圈生態相當了解,許多事情的應對進退皆須經驗累積,這也是為什麼畫廊培訓人材總是不容易。

她笑著說:「所以目前應該會以名山為主吧!」

Photo Source : Sandra Hsu

更多關於Sandra的工作內容以及名山藝術展覽,請參考以下連結:


更多《On My Body & Under My Skin》系列照片,請至FASHION PEC網站:


留言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