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的深度 II




其實比起台灣的時尚雜誌,我更喜歡看台灣的財經雜誌
雖然也不是常常看,但看到有興趣的題材會停下來仔細讀
與大部分時尚雜誌編輯相較(或說設計雜誌編輯),
或許因為財經雜誌攸關數字與經濟趨勢,在內容上,真的嚴謹許多
(也比較願意花錢跑新聞~*攤手*)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些財經議題都是做給主管或大老闆看的
所以賺錢擺第一,深耕文化擺第二
(well,面對現實,我們是資本主義國家)
下面這篇專題還是出現了...
嗯...怎麼說...雖然是褒獎台灣企業走入國際,卻令人很想吐槽的幾個點



1. 有錢買義大利設計師品牌,為什麼不扶植本土新銳設計師?
先別談利用義大利既有品牌通路進駐歐洲,
台灣百貨公司連個像樣的櫃位都不肯租給新銳設計師,
為什麼? 因為他們賺不了錢,也付不出昂貴的租金
百貨公司的土地寸土寸金
吸引不了顧客的櫃位,謝謝再聯絡
可是這如果在歐洲呢?
基本上,以我之前工作的地方為例
因為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是百貨公司向品牌購買
雖然賣不好的品牌也是謝謝再聯絡
但在那之前,百貨公司會不斷調整櫃位,調整陳列,和品牌聯合舉辦活動,試圖宣傳推銷這些新品牌給消費者
可是台灣百貨公司幾乎都採進櫃的方式
雖然店櫃位置可以和百貨公司協商
但是品牌可以選擇的機會不大
(除非你是大得要死的品牌)
陳列靠自己,活動靠自己,宣傳推銷靠自己,百貨公司如果要辦活動,還要幫忙宣傳

所以,不能賺錢的品牌?
消費者不認識的品牌?
真的,謝謝再聯絡

2.參加巴黎時裝週好偉大
不管能不能出國參展都應該要為他們拍拍手,
但其實這些歐洲展覽大部分只要有錢有通路就能登記在下面辦活動
部分競賽型展覽,或要上秀的品牌,或許需要主辦單位審核
但參展真的沒有那麼難(需要資金而已)
我覺得更需要關注的,不是到底參加過幾百次時裝週(畢竟時裝週宣傳成分居多)
而是到底有幾百位法國人(或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願意掏錢購買這個品牌
那才是真正的打入市場
(這一點就不得不稱讚捷安特,和台灣腳踏車工業
你要買到不是台灣生產製造設計的腳踏車商品,好像還真的很難)


老話一句,台灣產業無論大小,可以走出台灣躍上國際的都很厲害很努力
(畢竟現在大家忙著拜託中國去消費,去中國消費,台灣算啥小)
但是大集團忙著喊口號出國搶錢
小設計師卻得事事靠自己(除非老爸很有錢)
要知道,歐洲的設計產業能夠繁榮,靠的不是人家腦子中的創意原本就比我們多一倍
而是大集團願意拉拔小設計師,小設計師願意回饋大集團
套句金八老師的名言,"人"這個字就是要互相依靠的啊!

留言

+POPULAR